今天是:

协商在一线初探

来源: 十堰市政协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9-08-29     |     [      ]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汪洋主席在全国政协地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政协人认清形势,主动担责,认真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形成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一线工作体系。笔者就协商在一线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协商在一线重大意义

把握人民政协新时代新使命,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开展协商在一线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协商在一线,是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作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和作用的新发展。汪洋主席强调,人民政协处于凝心聚力第一线、决策咨询第一线、协商民主第一线、国家治理第一线,是党和国家一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更高的定位。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协商在一线,是发展协商民主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新挑战,把协商民主放在一线,对改革发展稳定民生等重大问题,在决策实施之前之中开展广泛协商,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统一;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建立、巩固和发展更加广泛的统一战线。

协商在一线,是坚持人民政协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始终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强大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对民生领域重要问题资政建言,助推党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址,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利用协商议政渠道和平台,使社会群体意见和愿望得到系统综合反映,得到充分吸纳,做到言为民建,策为民谋。

协商在一线,是政协职能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政协是我国政治参与中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最高的政治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是跨越体制内外的重要政治资源,无论在政治责任上、工作能力上和业务范围上都能很好地传输公共利益、表达公众诉求、化解各种冲突、理顺社会关系等,利用政协职能优势覆盖基层,联系群众、体察民情、主张民意,更好地促进科学决策,促进科学和谐发展。

协商在一线,是发挥政协协商渠道优势的必然要求。人民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具有专门的、专题的、专业的、独特的、制度化的特性,坚持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总基调,不断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注重与政党协商、政府协商、社会协商等渠道的衔接配合,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服务大局。

二、协商在一线功能定位

汪洋主席强调,要把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性质和定位突出出来,落实协商职能、完善协商机制、丰富协商形式,推动地方政协特别是市县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好地彰显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时代在发展、认识在深化、工作在进步,我们要着眼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明确协商功能定位,为改革发展添助力、增合力。

一是发挥职能。人民政协因民主而生,因协商而立,因协商民主而兴。党的十八大后,人民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定位正式确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作用成为人民政协新的方位使命。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坚持与党委同心、与政府同向、与群众同忧、与委员同力,确保专出质量、专出水平。确保专门机构的优势、能力和水准。在履行协商在一线职能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协商的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是凝聚民心。民主开言路,协商凝共识。人民政协的优势在于凝聚人心。在协商议题、方式、机制中贯彻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总要求。把协商做成凝聚人心的过程和途径,主动争取民心,广泛凝聚力量。人民政协是多元的社会缩影,是各种利益的集中体现,在结构上具有巨大包容性,要把协商做成集聚智慧和力量过程,服务大局、服务中心促发展。

三是化解矛盾。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是人民政协工作的精髓和灵魂。工作中,要高扬这两面旗帜,发挥政协优势,搞好团结、化解矛盾。要主动正视矛盾、揭露矛盾、驾驭矛盾、转化矛盾。有效地整合民意,协调利益关系,确保实现公共利益。要进一步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冲突。

四是补齐短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主动做好社会动员,积极引导社会成员参与协商活动,影响和改变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态度和期望,使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思想共识,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五是补缺补位。协商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具备了多样性、独特性、灵活性、引导性特殊功效,主动做好党和政府职能配置和职能运作中的缺位,联系各界别、社会各方面、各阶层,充分认识和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汇聚更大正能量。

六是推进工作。发挥人民政协协商主渠道作用,帮助党和政府更好地发现问题、掌握情况,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汇集智慧、完善决策,畅通信息、扩大影响,融洽关系、形成合力,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强化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三、协商在一线基本原则

协商在一线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要把维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意图体现在政协工作全过程,围绕“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画好同心圆”的总基调,发挥好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寓党的领导于民主协商之中。通过广泛多层次协商,使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在聚焦中心、凝心聚力、服务大局、在促进发展中贡献政协力量。

二是坚持围绕中心。紧紧围绕中心、发挥职能、开拓创新、发挥作用。要按照党和政府确立的重大发展目标来统筹政协工作布局,找准协商履职的切入点、共振点和着力点,做到协商议政在共识形成前,协商在决策前,协商在决策执行中,民心民声反映在工作推进中,确保和优化目标实现。

三是坚持民本理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树立参政为公、履职为民,协商为民、协商于民的理念。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站在群众立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把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做到为党助力、为政建言、为民分忧。把民心所向作为切入点,汇集、引导民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坚持凝聚共识。通过一线协商,把协商民主向一线延伸,致力于把党和政府思路意图部署和人民群众想法、意见凝聚贯通,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协商渠道优势,弘扬民主精神,践行协商理念,广谋良策、广聚共识。把协商过程变成与群众沟通思想、增进共识的过程。做到协商促和谐、协商促团结、协商促共识、协商促稳定。

五是坚持工作实效。要坚持科学选题,优化协商程序、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注重边调研、边协商、边监督、边完善、边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实效。

四、协商在一线平台设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政协要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地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成,提高协商实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要深入进行四个协商平台建设。据此,要细化协商的主要形成,按照互为补充、相互作用,构建完备的协商体系。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简便易行、有利有度、民主集中的要求,设定协商平台。明确协商议题,运用协商程序和措施,注重协商成果吸纳和运用,化解冲突和矛盾,统一思想和民意,确保协商机制有序高效。

一是在工作机制中注入协商程序。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工作机制建设。运行中,注入协商程序,广泛地吸收社会资源优势,汇集各方聪明才智,化解各种矛盾和阻碍,凝聚社会正能量,助推体制机制更加成熟高效。运用协商程序,主动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方式方法,更多地吸收实招良策,必将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二是在自治议事平台中完善协商机制。协商机制,对自治议事平台发展和完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特有的协商民主制度,一直以来在自治议事实践中发挥着独特功能。要着手完善协商机制,首先,在地位保障机制上,确保人民群众参与协商和对等协商机制实现;其次,在落实保障机制上,确保人民群众参与自治地方普遍适用;再次,在程序保障机制上,确保协商必要性和必须性。

三是设定协商工作平台。党的十八大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写进了报告,提出了人民政协的“四个协商”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担负着推动协商机制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任。着手建立民意夜校、民意恳谈会、村民议事中心、有事来协商、协商议事室等平台建设,形成完备工作体系。

五、协商在一线有效实施

进一步明确协商的真谛,确定重点内容,紧扣时代脉搏,追寻时代脚步,不断增强协商议题设置的科学性,既要做好建言献策、凝心聚力、服务发展,又要推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还要动员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支持政协的工作。

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依法依规协商。既要贯彻法律精神,形成尊重法制,依法办事局面,又要推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提高协商时效。

要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让群众充分表达诉求,尊重群众意愿,提高协商支持率。

不断提高协商能力建设,要把握协商时机,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在决策之前主动介入,实施之中准确切入;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与协商深度融合起来,通过协商平台载体提出对策建议,最大限度吸纳各方意见建议,优化决策方案。

加强协商机制与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把协商成果和结论作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决定,按党委和政府的职责任务来执行落实。

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跟踪协商成果的实施质效,跟上监督执行机制,及时组织调研视察,反馈执行实效,及时跟踪听取执行效果协商报告,确保落实到位。

六、协商在一线制度建设

完善健全的制度和保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而制度自信首先就是政治制度自信。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与实践,保障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的参与权利。加快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机制的系统规划和配套布局,构建党政交任务、政协搭平台、群众献良策、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到行之有据、行之有效、行之有恒。

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协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协商机制、协商形式、协商平台、协商程序,强化实施刚性,推进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着力加强程序设定,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坚持把制度化作为目标,把规范化作为要求,把程序化作为方式方法,以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作为原则,对议题确定、协商方案、协商形式、协商成果、执行效果制度化,让协商程序法制化,形成良好工作机制。

着力加强职能建设,不断完善职能配置。充分发挥政协独特职能,贯彻协商思想,按照补缺补位补短板精神,配置政协工作职能职责,形成一线工作使命,动员全社会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和政府决策部署上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作保障,协商在一线将会发挥更大功能,做出政协人更大贡献。

(房县政协副主席 邓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