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竹溪县政协主席尹熙祥推进“协商在一线”访谈录

来源: 十堰市政协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9-05-21     |     [      ]

  火红的五月,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于竹溪县政协来说,更是非同寻常,可谓喜事连连、收获满满。 

  520日,该县政协主席尹熙祥应邀作为湖北省县级政协唯一代表出席全国地方政协工作交流会。会前,《人民政协报》在一版以《把“基层协商最后一公里”筑牢做实》为题报道了该县政协持续召开“民意恳谈会”的经验和作法,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连日来已有10多个县(市、区)政协到竹溪开展考察交流工作,交流探讨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创新作法。 

  就在前几天,省政协下发了“在部分县(市、区)开展‘协商民主在一线’试点工作的通知”,将竹溪确定为的首批试点县,至此,该县政协开展的“民意恳谈会”的实践探索得到了省级层面的充分肯定。 

  竹溪县政协“民意恳谈会”为何能在全国“火起来”,笔者在尹熙祥同志赴京参会前夕对其进行了专题采访。 

  笔 者:竹溪县政协为何提出“民意恳谈会”这种协商方式? 

  尹熙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开展“民意恳谈会”也是竹溪县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有事好商量,遇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把政协协商的触角和末梢延伸到人民群众中的具体行动。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提出了人民政协处在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四个第一线”的重要论断。从委员分布上看,县级政协同基层群众联系更为直接,具有“接地气”的鲜明特点。但我们深切感受到,县级政协虽身在基层一线却离群众不够近,协商民主仍然与基层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还有一定的距离感,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和获得感还不够。作为最基层的专门协商机构,在推进广泛、深入的基层协商有独特的优势。为此, 2017年以来,我们持续举办“民意恳谈会”,直接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开展协商,组织召开民意恳谈会26次,协商解决精准扶贫、创业就业、信贷融资、城区停车场建设、背街小巷硬化靓化、城区全面禁鞭、破除陈规陋习、古村古屋古宅保护、乡村公益墓地建设等30多个实际问题。“民意恳谈会”出发点是推动民主协商向一线延伸,通过“请群众到政协协商”与“走出去与群众商量”相结合,让百姓走近政协、让政协离百姓更近;着力点是政协搭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引导群众理性参与,通过有效沟通、务实协商,实现平等、多元、互动地协商议事;落脚点是维护和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用民意恳谈深度增加履职为民力度,用民主协商精度提升民生福祉温度,用政协搭建的“小平台”促进构建基层“大协商”。 

  笔 者:如何推进“民意恳谈会”这项协商活动? 

  尹熙祥:“民意恳谈会”的主体是政协委员,内涵是与民商量,形式是现场恳谈,主旨是协商为民,目的是汇聚民智。在协商实践中,我们注重把握六大要点:一是选题切口小。注重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着重选择党政部门顾不过来的“麻烦”事,人民群众身边的“琐碎”事,社会各界反映集中的“烦心”事,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梗”事,做到选题小、切口准、有共鸣;二是参加对象广。民意恳谈随时随地召开,基层群众可自愿参加,人数不受名额限制,协商大门向百姓敞开。参与协商的对象既有政协领导,也有党政干部;既有政协委员,也有社会人士;既有界别群众,也有社区居民;三是恳谈方式活。坚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每次确定一个主题,但是群众发言可不局限于主题,这对县级政协协商常规化是个探索。我们也提出把“民意恳谈会”开到农家院落、街道社区、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让生产一线的群众直接参与协商座谈会,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协商就在眼前;四是协商有规程。按照“共同确定议题—组织民意恳谈—互动讨论交流—部门现场解答—跟踪督办落实—反馈办理结果”的协商流程,坚持做到“六有”:有民意恳谈会方案,有主席牵头主抓,有专委会负责组织,有党政部门参与,有民意恳谈活动,有书面恳谈成果;五是民主氛围浓。牢牢把握协商民主真谛,采取“委员问计、群众献策,群众提问、委员解惑,群众诉求、党政答复”的方式,在发言、讨论、提问、解答、辩论、解惑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着力构建“委员主体、群众参与、良性互动、部门落实、务实有效”的协商议政新格局;六是跟踪督办实。恳谈会并并不是“谈完了事”、“议完事了”,而是综合运用视察监督、协商监督、评议监督等手段,对民意恳谈会成果转化落实开展“回头看”“再监督”,做到边调研、边协商、边监督、边推动问题解决,让“小活动”产生“大影响”、发挥“大作用”。 

  笔 者:开展“民意恳谈会”取得了哪些成效? 

  尹熙祥: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深切感受到:组织开展“民意恳谈会”,是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一线延伸的重要抓手,是实施资政建言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重要载体,是搭建政协委员联系基层群众的重要平台,是人民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要说取得啥成效,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党委政府对政协履职满意。通过召开民意恳谈会,一方面宣传了党的政策、理论、方针、路线,把县委县政府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想法、看法、说法融合到一起,起到了求同存异、求同化异、求同缩异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协委员面对面听民声、化民怨、促稳定、督发展,与人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心连心,起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做群众贴心人的作用。二是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满意。民意恳谈会,不要“围墙”,不设门槛,不限人数,不拘形式,与人民群众围坐在一起,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有什么意见提什么意见,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什么诉求,与人民群众入情入理、合规合法、交心谈心、公平正义地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平等协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诚心诚意实现最大满意度,由反映问题时的“怒目圆睁”,到问题解决时的委员与界别群众一家亲的可喜局面。人民群众由衷称赞说:“政协把会议开到我们家门口,商量解决我们的具体问题,这种协商会真是好。只要各级干部都能遇事多商量,群众的事真诚与群众商量,就没有商量不好的事,就没有干不好的事。”三是委员对作用发挥满意。民意恳谈会充分发挥了基层委员在一线协商的作用,切实加强了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彻底改变了年委员、名誉委员、挂名委员的现象;发挥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作用,让委员有用武之地,有为民履职平台,有联系群众的途径,使委员有获得感、有成就感、有积极性;发挥了政协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搭建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畅通了社情民意渠道,形成了委员深入一线调研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多、各级领导对协商成果批示多、反映问题得到解决多的“四多”局面。 

  笔  者:如何理解政协委员的一线思维? 

  尹熙祥:委员接地气,履职有底气;委员肯担当,政协有力量。组织开展“协商在一线”,就是要让委员有一线意识、有一线思维、有一线状态。为此,在这方面,我们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创新。一是实行“全员入委”。本着“个人自愿、统筹调配,打破界别、全员入委,优化结构、增强合力”的思路,将县政协委员全部进入各专委会,为委员参加活动拓宽渠道、扩大平台,增强委员荣誉感、政协归属感、履职绩效感;二是实行“双向”运行。为适应县级机构改革需要,实行乡镇委员活动组与界别活动组双向运行,在乡镇保留委员活动组,在县直设立界别活动组,在不增设政协机构的前提下让委员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履职有人记载、档案有人负责;三是建立联系群众机制。实行“三联系”制度。采取政协领导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界别委员、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办法,让委员走近群众,让政协走向基层一线;开展“三近三增”活动。通过“民意恳谈会”,近距离促膝访谈增感情,近距离排忧解难增信任,近距离释疑解惑增和谐,让委员既走进田间地头,更走进人民群众的心头。由于搭建常态化的“协商在一线”平台,政协委员主动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到基层一线开展协商,广做宣传政策、释疑解惑的工作,勤做改善民生、温暖民心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的工作,切实肩负起了“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新形象。 

  笔 者: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进“协商在一线”试点工作? 

  尹熙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按照省政协“协商在一线”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将试点工作作为县政协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政协主席挂帅出征,机关办委全员参与,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方案制定到位、工作谋划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学习培训到位、组织领导到位、保障措施到位,不断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实践探索,做深做细“双向发力”大文章,着力推动“民意恳谈会”往深处走、往实处落,多做宣传政策、释疑解惑的工作,善做改善民生、温暖民心的工作,广做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的工作,为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智出力。 

  (采访人:竹溪县政协办李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