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读书】市政协委员读书学习交流会发言摘编

来源: 十堰市政协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2-12-05     |     [      ]




编者按:

11月25日,市政协召开委员读书学习交流会。望甜、王静、涂扬晟、梁栋、张毅等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主题,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现将其发言编发,供学习参考。

减污降碳扩绿增长 

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四大保障


望甜  市政协常委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旨在支持十堰在全省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制度创新体系。以系统工程思维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出台指导意见和考核办法,完善低碳发展相关政策体系,特别是将减污降碳同部署同考核,将激励性财税政策、法令法规、考核体系、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政策体系相结合,实行精准化管理。将目标量化,定期公开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控排单位减排完成情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是建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支撑体系。重点扶持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储电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智能网联车技术、柔性电力技术等,设立专项科技成果奖项。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汽车领域的低碳降碳技术,结合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加快推动技术共享与创新。申请举办绿色低碳相关学术研讨会、博览会、行业峰会等,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我市尽快落地,优化绿色低碳技术市场转化营商服务。

三是建立绿色低碳金融创新保障体系。设立碳排放专项基金,撬动市场资金共同参与绿色低碳核心技术研发和购买,并且让市场共同分享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红利。完善“碳林贷”“排污权抵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碳期权、碳普惠、“一元碳汇”等新型碳汇金融产品,以全国绿色金融示范区创建为机遇,积极包装和研发我市碳金融、碳汇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四是组合和培育绿色低碳人才服务体系。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围绕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低碳和双碳研究科研团队,形成一支既能解决绿色低碳发展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又能为政府提供政策方案和决策咨询的人才队伍。


发挥商会优势 

服务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王静  市政协委员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十堰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11月21日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十堰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七项重点任务”,科学系统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实施路径。市工商联将积极发挥商会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助力“建好示范区、建功先行区”。

“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进一步强化企业绿色发展理念。一是组织民营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市委关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工作部署,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引导民营企业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要求,合法合规经营。二是依托各级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加强政策宣讲,指导会员自觉规范企业活动,对原有企业进行绿色升级,逐步做到生态、低碳、环保,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展现工商联的新担当新作为。

 部门协同,行业联动,进一步优化企业绿色发展环境。一是积极配合生态环境等部门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绿色发展的具体帮扶措施,努力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二是加强校企共建,建立产学研绿色合作机制,支持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服务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三是发挥商会作用,充分调动商会力量,探索参与制定行业环保标准,积极推进行业自律,优化企业绿色发展环境。 

典型引路,利益导向,进一步实化绿色发展激励机制。一是加强部门合作,制定行业绿色环保标准,完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行政、舆论监督机制,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对违反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从严给予处罚。对积极配合绿色转型、淘汰和改造落后产能的民营企业设置相应奖励制度。二是加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宣传,扎实做好典型培育,建立激励机制,把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民营企业家作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重要培养途径,纳入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劳动模范、经济人物等荣誉的评选条件。


关于打造秦巴武当山区

绿色有机农业高地的建议


涂扬晟  市政协常委 民革十堰市委会主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绿色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绿色消费的时代潮流,是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发挥十堰农业比较优势,打造秦巴武当山区绿色有机农业高地,有资源、有基础、有需求、有潜力,大有可为。

一、增强发展自信,科学规划布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快组织专班,制定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行动计划,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细化产业布局。就全市而言,在区域布局上,突出竹房有机农业产业带和汉江绿色农业产业带,形成两带共舞的绿色有机农业开发格局;在产业布局上,以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为抓手,着力培育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集群。力争3-5年大见成效,5-8年基本建成,把我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影响的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样板,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出关键环节,补齐发展短板。坚持强基固本,主攻薄弱环节,加快提档升级。在产业基地上,通过品种改良、基地改造、模式改进、设施配套,全面提升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基地整体素质和产出水平;在产品开发上,坚持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加快制定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把十堰变成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在经营主体上,坚持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牛鼻子”,全力支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到十堰投资绿色有机农业开发,打造农业产业“航母”,扶持绿色有机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特色农产品做优做精;在市场开拓上,强化品牌打造,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全市可统一打造武当山珍绿色有机食品大品牌,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发展质效。打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势和发展模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当前而言,要高度关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所需的替代品种、替代肥料、替代农药等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推广,催生新的产业链,培植新的增长点。

四、完善配套体系,强化发展支撑。建议市县政府组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秦巴武当山区绿色有机农业高地创建。制定出台相应的地方政府配套支持政策,设立绿色有机农业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利用数字农业等手段,加快建设以市级为龙头,县(市、区)为骨干,重点产区为基础,辐射带动全域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确保十堰优质农产品货真价实。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充分用好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生态牌”,争取国家有关方面更多支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多途径、多方式大力宣传十堰绿色有机农业,为打造秦巴武当山区绿色有机农业高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于推进再生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梁栋  市政协委员 十堰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再生资源行业是实现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双碳”战略下,做大做强做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既是我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降低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出台行业管理办法。制定《十堰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理顺监管职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净化行业经营环境。

建立鼓励政策。一是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借鉴襄阳谷城、宜昌、河南许昌、重庆、山西长治等再生资源产业发达地区行之有效的地方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出台我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我市废钢加工基地整合废钢资源,将优质废钢资源留在十堰,打造百亿级循环经济产业园,保障我市118家铸造企业的废钢炉料用需安全。二是建立市内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持续推进,动态调整,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简化项目手续,开通绿色通道。三是对示范效应明显的重点项目予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应用。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创新。与当地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将成熟技术进行转化落地示范,会同发改、商务、科技、环保、经信等有关部门,以十堰市重大产业化项目资助方式,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鄂西北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及市内报废车拆解企业等,采用政产研联动方法,集成报废汽车拆解、汽车零部件装备再制造技术体系,助力实现资源闭环利用,做到“报废车回收-拆解-零部件再制造-废钢铁加工配送-固废回收处置”一条龙。

强化规划引领。由市商务局等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十堰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未来10-15年发展规划,将每3-5年设为一个阶段,分阶段制定报废车拆解企业总量控制方案,在我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起步阶段,引导、促进拆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稳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定点规划(2019-2035年)》《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的实施,按照规划、方案要求,指导支持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和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建设指定单位,制定我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点建设标准及家电以旧换新方案,采取城区大型小区配套建设网点所需用房,企业建设运营,并优先聘用退役军人的机制,推广绿色回收网点进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用3-5年时间实现城区小区“绿色回收网点”全覆盖。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张毅  市政协委员 东风设备制造公司技术研究与应用主任工程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未来我市将在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方面锐意进取,有所作为。目前,我市在AI领域存在项目外包多、软件企业少、在相关领域普遍缺乏开发AI核心技术的能力、初创型软件企业尚需培育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鼓励AI项目投资,完善政策支持。制定政策,优先支持我市AI相关投资项目,加速推进AI技术应用落地。

二、支持我市高校开展AI技术研究。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对我市4所高校开展AI技术研究的团队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对接高校,以专项课题立项等方式,鼓励我市高校积极开展AI技术研究,努力取得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相关科研成果组织申报、评审、奖励。

三、培育软件产业,鼓励、扶持我市高校学生成立软件初创公司。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基金,对我市初创型软件企业,政府给予税收减免、费用减免等相关扶持。

四、制定AI发展战略,支持制造企业向信息化转型。建议从市级层面加强统筹谋划,研究制定AI发展战略,协调各种发展要素,并出台相应政策法规,鼓励支持我市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研究制定财税、成果本地转化、产品奖励、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激励政策,为我市AI技术研究、应用与相关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来源:市政协经济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