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十堰两会·政协委员发言摘要 | 建言资政凝共识 聚焦中心话发展

来源: 十堰市政协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4-01-15     |     [      ]

1月10日上午,政协十堰市六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10位委员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发言。10位委员的发言摘要如下(以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市政协委员康军:持续发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汽车产业变革和发展趋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搭建汽车产业供应链平台,全力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就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市汽车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实力,但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上还有差距。

为此,建议首先进一步提升整车制造能力,充分发挥整车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链主带动作用,以开放合作的姿态积极联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其次,提升配套支撑能力,巩固提升传统汽车零部件产品优势,鼓励企业外向拓展业务引导企业制定关键技术路线图,支持企业向智能座舱、线控转向系统、新能源减速器等新技术方向加快发展。再次,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抢抓东风公司“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机遇,形成多主体协作联合创新格局;用好中汽协、“汽车百人会”等国家级平台资源,引进构建涵盖技术、标准、管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汽车服务平台。

市政协委员党永生: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汉江史诗画廊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工程。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地质年代比长江早7亿年。十堰地处汉江上游、秦巴腹地,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化的交汇区,汉江过境216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汉江十堰段山形水势绝佳,拥有道教圣地武当山、百万年人类史的“郧县人”、“亚洲天池”丹江口水库等多张亮丽名片,历史文化厚重,资源禀赋独特,是长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堰谋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汉江史诗画廊,符合中央、省委要求,契合十堰实际。建议充分发挥滨江县市区丰厚的山水文化资源,以汉江为主轴,串联上至郧西七夕文化、下至武当文化的近百个“通史”遗址和人文景观,主动对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打造汉江史诗画廊。明确规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汉江史诗画廊建设的重点范围,以长江文明探源工程为主线,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背景,建设汉江史诗画廊,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支线。

市政协常委胡昭:推动“房县黄酒”品质品牌双提升

黄酒是十堰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黄酒产业作为突破性发展的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出台支持政策,建立市县联动机制,聚焦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做足“酒文章”,擦亮“酒品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研发能力不强、产品档次不高、销售网络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建议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房县黄酒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房县黄酒发展思路、目标定位、扶持政策,推进房县黄酒产业发展。加大黄酒酿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检验检测及生产装备等技术创新,着力提升黄酒品质。加强黄酒消费市场调研,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好产品。尽快完成房县黄酒、郧阳黄酒、房县洑汁生产技术规范制定,房县洑汁团体标准制定,年份酒标准制定和《地理标志产品——房县黄酒》修订。加大品牌宣传,全面提升房县黄酒知名度。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积极对接京东、东方甄选等线上直播平台,探索品牌授权模式。

市政协委员黄娟: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

如今的“山水车城”十堰,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独特魅力不断彰显。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让城市更有“青和力”,支持大学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持续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纳力、吸引力、承载力,力争让更多优秀的青年选择十堰、扎根十堰、贡献十堰。然而,目前我市青年就业创业还面临着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引进难等问题。

因此,建议首先优化青年人才的就业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强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贯彻落实省、市政府人才发展的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大学生留堰返堰创业就业工作,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优秀青年自主创业。其次,积极开展“产业+人才”招聘活动,立足汽车、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和现代服务等“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赴专业对口的高校或人才集中城市参加专场招聘活动,集中招引各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再次,强化“安居”等服务保障,进一步发挥组织、人社、交通、商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在职称评审、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健康体检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

市政协常委陈富超:进一步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只有小河净,才能大河清。在十堰,全市大小河流2489条,小流域占比97%,一个个像茅塔河这样的小流域是汇成丹江口水库这条“大动脉”的“毛细血管”。近年来,我市在守水、护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系列骄人成绩,但对照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仍有进步空间。

为此,建议首先要科学编制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细化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统筹省市县资源与资金,梳理推进重点项目;总结固化并全面推广茅塔河小流域治理经验,坚持管沟同改、水岸同治,打造样板。其次,积极争取国家层面调整优化水资源费分配政策,推动受水区、水源区建立与调水量、水质类别挂钩的生态补偿机制,稳定水源区小流域治理资金来源。再次,进一步倡导全民治水、共护生态,引导公众更好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托高校、社会志愿者协会等力量,组建民间河湖长办、民间护河组织。最后,借助南水北调对口支援契机,加大国内顶尖院士专家团队对十堰生态环保领域的支持,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大对湖北医药学院南水北调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

市政协常委冉瑶函:推进新型电池产学研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育、发展和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71家,其中新型电池产业相关创新平台5家。但在发展过程中,平台也遇到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建设新型电池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高起点谋划建设实验室、高标准创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全方位布局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产业优势,共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速推动新型电池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增强体制机制改革驱动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新型电池产业成果推介路演、技术需求发布、成果转化对接等活动,促进技术成果精准对接;加大新型电池人才引育留用力度,要创新科研人才招引方式,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大规模开设“定向班”“冠名班”,健全产业技术人才培育机制、评价和使用机制。健全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机制,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使用,为企业引才、用才开辟“绿色通道”。

市政协常委童华:树立武当太极的世界品牌

武当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和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说。

为壮大武当武术产业,做强武当太极品牌,建议做好顶层设计,邀请国家级专业团队制定《武当武术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支持,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完善教育体系,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规划选址建设一所以武当武术教育为特色的高级中学,解决武术学员学历教育断层问题;整合优势资源,支持武当武术协会在海内外设立分会,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做实武术“六进”工作,开展全民太极拳健康工程,将太极拳列为我市大中小学体育必修课,构建群众身边的武术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武术产业园区,积极开发以武术康养、竞赛表演、影视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引领型武旅融合项目;弘扬武当文化,积极申办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国际太极拳大赛;加强传承推广,加大武当武术人才的挖掘、培养、表彰工作;加大研究力度,加强“天下太极出武当”基础理论研究,增强武当山为太极拳发源地的共识;加强宣传推介,借助国家部委平台,抢抓全球“太极文化推广计划”机遇,树立武当太极的世界品牌。

市政协常委望甜:创建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投融资是引导各类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最关键的制度安排,也是国家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导向。目前,气候投融资正处在重要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十堰争创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具有优势,能更好发挥与全国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试点的协同创新作用,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定位。

为此,建议尽早启动试点创建工作,做好方案设计,加快研究出台我市《气候投融资试点方案》和相关申报材料。同时,积极对接省生态环境厅,争取我市项目更多地进入国家库;设立全市气候投融资母基金,构建“一主四优多支撑”等产业子基金群,积极对接国家丝路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国家级基金,争取更多金融资源在我市落地;依托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及母基金,设立全市统一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培养以气候引导基金为核心的多层次气候投融资体系。完善产业认证、数据披露、准入标准,多途径拓展融资渠道,谋划、储备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项目,为我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市政协常委张辉:打造世界旅游康养目的地

2023年,全国文旅行业迎来快速复苏的一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能否通过优质文化内容的供给为游客提供“情绪价值”,成为文旅发展的流量密码。十堰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品质化体验,成为当下文旅发展的痛点、痒点和突破点。聚焦“建设东方文化美好体验地、打造世界旅游康养目的地”提出几点建议:   

全域共造,融合十堰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共造国际文化交流策源地,通过构建大武当格局,解决“知山不知城,进山不进城”问题,对城乡硬件及生态、空间、文化、视觉、生活环境进行主客共享空间的再造,逐步形成全域体现东方艺术美学气质的“高品质城区”“精而美乡村”;扶持创新,加大对高质量新业态建运扶持力度,针对创新文旅项目,共用体制内人才力量,加大建设运营扶持力度,拓宽宣传推广渠道,构建新媒体矩阵,加速提升十堰文旅市场知名度;内容为王,打造文旅消费引爆点,尤其是要延长“山上+山下”游览线。围绕内容建设,重点研究培育我市文艺创作、文创策划设计、文旅演艺等类型人才。研究实施对文旅类项目建设的非标评审、财评、审计优化,避免文旅建设的千篇一律和创新不足。

市政协委员张红霞:持续优化全市垃圾收运体系

垃圾收集和运输是城市垃圾综合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现有垃圾收运模式,降低作业成本,可节约财政资金,对我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创建“无废城市”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统筹布局,优化全市垃圾收运体系。垃圾收运是一个逆向物流问题,可借用物流学中 PGA模型算法,重新核算我市垃圾中转站、压缩站分布点,合理规划车辆运送路线,得到最优成本方案;新建的柏林镇等地垃圾焚烧厂,与现运行的垃圾填埋场距离较远,再建两座中型垃圾压缩转运站非常必要,可大大减少垃圾体积,提高物流效率;安排有害垃圾处理经费,健全有害垃圾有偿回收利用系统;可在社区设置家居大型垃圾定点临时投放点,解决大型家具垃圾等清运问题。二分法简化分类,培养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可将郧西县沙沟村和浙江经验结合起来,垃圾在源头粗分为两类: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对应的垃圾车也应该有两类垃圾箱,以实现分类清运。同时,建议每天设置居民垃圾固定投放时间,实现定点定时清运。减少车辆往返运输次数,极大降低清运费用。

来源:十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