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清:坚守初心担使命 助农增收促振兴
来源: 十堰市政协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4-10-31     |     [大   中   小]
彭家清,市政协常委、民革十堰市委会副主委、市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
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科班出身的农业科技人员,彭家清深知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与推广效率,让农民接触并积极主动使用新技术,是他努力向前的目标。多年来,他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宗旨,扎根基层、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坚持深入一线,聚焦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把自身所学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为十堰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调查研究摸实情,农业发展促转型
十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为切实解决山区农民“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如何种”等难题,彭家清经常深入乡村、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村干部、种植大户和基层群众座谈交流,了解他们在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将难点痛点整理出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形成充分发挥十堰生态资源优势,做优做强农业产业的提案。
担任六届市政协常委以来,他先后撰写《关于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坚持农业绿色发展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关于培育乡村工匠 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提案,均得到相关部门积极采纳,为全市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经营主体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助力打造绿色农产品输出地,推动全市农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爱岗敬业善作为,科技创新促增收
针对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彭家清坚持抓好科技示范,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经营理念,促进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应用科技增收致富。
坚持面向农业科技前沿、农村生产一线、农民重大需求,彭家清带领团队成员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高效技术攻关、绿色发展示范、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农业科技在泥土里生根、在田野间绽放。参加工作20多年来,彭家清累计推广实用技术30余项,提供技术咨询3000余次,培训指导农户5000余人次,服务农业市场主体20余家,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履职尽责显担当,建言献策促发展
十堰南北气候兼有,水域环境优良、水生种类众多、流水资源丰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近年来,我市渔业先后经历湖库拆围和重点水域禁退捕,水产品产量断崖式下降,倒逼渔业转型发展。
彭家清认为,陆基设施渔业作为一种新型绿色低碳养殖模式,具有技术模式效果好、环保达标排放少、养殖生产效益高、市场产品前景广等诸多优势,但渔业基础条件落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经营机制不灵活、渔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市渔业健康发展。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彭家清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撰写《关于加快设施渔业发展的建议》提案,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直接推动我市《关于加快发展全市陆基设施渔业的意见》出台,十堰广播电视台“聚焦建议提案办理”专栏,将提案办理经验做法作为典型案例追踪报道。当年,全市陆基设施渔业基地126家,设施渔业规模168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二),设施渔业水产品产量1.82万吨,同比增长51.12%,实现水质保护与产业发展同步提升。
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虽然辛苦,但他非常热爱这份事业,并为能从事“三农”工作感到自豪和光荣。彭家清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以实干践行使命担当,全力服务“三农”工作,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